红河茶文化之旅:寻访云南茶产业重要奠基人白孟愚

红河茶文化之旅:寻访云南茶产业重要奠基人白孟愚

13阅读 2022-10-17 01:51 文献

红河州的茶业,是云南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和茶业历史的角度来看,红河州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种质资源来说,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是世界茶树的核心起源地之一;从茶叶贸易历史来说,蒙自作为云南历史上重要的出口关口,在历史上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很多外销的茶叶,也是从这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云南茶业历史人物来说,个旧沙甸走出来的白孟愚,是近代云南茶业发展的重要人物。

国庆期间,晓德书号团队到红河州寻访云南茶相关历史资料,到沙甸参观寻访白孟愚,重走1895年法国人走过红河茶马古道斗姆阁段,用双脚去丈量云南茶历史文化。

寻访云南现代茶业重要奠基人白孟愚

白孟愚在云南近代茶业发展历史中,是一位绕不开的人,在他身上也可以看出,云南人为发展现代茶产业做出探索。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白孟愚是个陌生的名字。


扫描自《茶庄茶人茶事:普洱茶故事集》

要理解云南近代茶历史,白孟愚是无法忽略的,他对云南茶的贡献,可以和勐海茶厂创始人范和钧齐名,在《普洱茶记》作者雷平阳看来,“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白孟愚较于范和钧,对勐海的茶业甚至更大。”但事实却是,了解范和钧的人远远多于白孟愚。

10月1日,我们从个旧出发,到达了沙甸,去探寻白孟愚创立的鱼峰学校。我们11点多到鱼峰学校,大门紧闭,打了好几通电话,才确认下午两点半会开门。

在美团上找了家回族餐厅,吃了顿沙甸菜。饭后还有些时间,就在沙甸附近闲逛,对沙甸做了初略了解。沙甸作为云南回族著名的聚居区,声名在外。

沙甸美食

干巴巴的文字和站在文字中的人物生活过的土地,感觉是不一样的。在明媚的阳光中,在微风中,去捕捉久远气息,历史和当下,在某一个时刻得到了交汇。


鱼峰学校中关于白孟愚的介绍

下午两点半,纪念馆准时开门,直奔白孟愚展厅。说实话,展板内容和我们手里关于白孟愚的历史资料相比,甚至还没有我们手中的多。内容以王子华的《白亮诚传》内容为主,我们把其中的展板认真的看了一遍,也拍了很多照片。

在鱼峰学校留念

参观完毕之后,还问了值班老师,还有没有相关历史资料,她也回答得很干脆:“没有”。

我们在学校附近转悠了一会儿,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巷子中,找到一间老宅子。房子虽然年久失修,但依旧难掩昔日辉煌,褪色的门梁上的精美图案,向每一个人诉说着它经历的沧桑。

在征得房主的同意之后,去参观了宅子,现在房子被分给了三家人,我们问了其中的一个房主,他不知道这个老房子之前的主人是谁,房子是在建国之后分配给他的。在沙甸建设这么豪华的宅子,又放弃它,房子的主人,应该经历过某一个不舍的时刻吧,而历史真相,我们不得而知。

沙甸精美的老宅子

回到昆明之后,重新收集整理了白孟愚的相关资料,结合我们收集到的新资料,对白孟愚对云南茶的贡献,做一个系统梳理。这位从沙甸走出来的实业家,为云南现代茶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白孟愚对云南现代茶业的两大贡献

白孟愚生逢乱世,却热心实业,想通过发展茶业,进一步开发边疆,深度参与思普沿边茶业开发10余年,为云南现代茶业发展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通过设立茶叶改良场,从茶树品种到茶园建设进行全面的探索,为云南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采购新式制茶机器,制作了云南早期的机制红茶,同时还参与支持了红茶制作的研究。

一、借鉴国内外制茶经验,创立茶叶改良场,进行茶树品种改良,为种质资源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下文简称:云南省茶科所)所奠定了基础,开发建设了第一批现代茶园,对茶园建设做了全新的探索。

1936年,思茅特种消费税局长白孟愚受到云南省财政厅的委派,到各省产茶区域及日本东京、静冈等地种植茶叶种植及情况。考察归来,白孟愚建议借鉴各省经验,由政府出资,在思茅、镇越(今易武)试办茶叶改良场,并于各产茶区,如昆明、景东、缅宁(今临翔区)等地设立分场,建议思茅茶叶改良场由思茅税局试办。1937年4月,省政府拨款新币2万元,在思茅试办茶业改良场。

1938年白孟愚受命来到佛海(今勐海),在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于当年1月在西双版纳最大坝子勐遮建了思普茶叶实验场第一分场。同年4月又在南糯山建立第二分场。

南糯山茶厂,晓德书号摄于2019年10月

思普区茶业试验场开始采取梯台式种植茶树,一分场种植茶树数万株(存活4.7万株),二分场种植茶树20万株(死亡5万株,后补种2万株,最终存活17万株,占地1100亩)。所种植茶树品种为麦克拉菲种(大山种),希望从品种资源方面改变边地茶叶生产的落后局面。

经过白孟愚主持的思普区茶业试验场几年努力,茶树改良也收到了一定成效。

1944年,云南省民政厅组织编制出《思普沿边开发方案》,其中记述有:“在车里境内办有实验种茶场(即南糯山实验种茶场),除制茶外,更从事于种植之改良,规模极大,前途亦甚有发展”。

1947年,思普企业局下辖的南糯山茶场“有茶园及制茶厂,茶园种植大山种茶树10万余株,制茶厂有厂屋44间及制作红茶、绿茶的设备”。

白亮诚先生1941年在勐海至南糯山途中小憩时所摄

1951年,佛海县人民临时政府接管了思普茶厂和南糯山茶厂,思普茶厂后变为云南省茶科所,1953年,云南中茶接手南糯山茶厂,成为勐海茶厂第一分厂。

云南省茶科所和勐海茶厂在现如今依旧是云南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南糯山上留存下的茶园,也是云南茶历史的重要见证和宝贵的茶树资源。

二、大规模机械制茶及制茶方法研究,制造出了云南最早的机制红碎茶,同时支持红茶工艺研究。

1940年1月,思普区茶业试验场在南糯山石头寨建立“南糯制茶厂”,并从印度引进6部先进的、英国造制茶机械。当年即收购原料,生产出15吨机制红茶,为云南早期的机制红碎茶。

云南思普区茶业实验场的产品普洱绿茶,其中就强调“机制”概念

云南思普区茶业实验场,在制作红茶的同时,也研究红茶制作的相关工艺,同时翻译国外较为先进的红茶技术理论。

1941年12月,由思普区茶业试验场彭遐龄翻译、白孟愚参订的《东北印度红茶制造法》(卡本德、哈里森合著)一书在全国公开发行。

为建国后大规模生产红茶,通过红茶换取祖国建设的外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南茶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代又一代云南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了解历史,只有尊重历史,铭记历史,云南茶才能走得更远。

希望每一个喜欢云南茶的人,知道范和钧,也知道白孟愚。

参考资料:

《茶庄茶人茶事:普洱茶故事集》,杨凯著

《普洱茶记》,雷平阳著

《勐海茶事》,门图著

《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詹英佩著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志:1938-2018》,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著

《从大清到中茶——最真实的普洱茶》,杨凯著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西南边疆卷三》,马玉华主编

《云茶珍档》,云南省档案馆编著

《云南近代茶史经眼录》,郭红军编著

撰编:茶世恩

来源:晓德书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龙井茶农开忙!很受欢迎的“小阳春茶”开摘了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一夜之间风云突变 毛茶价格下跌为哪般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